•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当前所在位置: 新闻中心

加快推动商业地产界人才理性流动的思考

时间:2012-01-11    作者:admin     点击率:4637

        人才作为产业的重要资源,它的流动就是资源的重组,资源的每一次规模化的重新配置都必然地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商业地产炙热滔天,正逢其时。相关产业精英们感受着机遇和惶恐。各路诸侯跑马圈地,逐鹿中原,气势恢宏,堪称机遇;演绎过“住宅地产奇迹”的大腕,携坚毅倾情加盟,似有不破不立之势,无限惶恐。在痛且快乐中,职场正经历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洗礼。


  人才选择企业,企业因为可提供实现价值的平台被选择;企业也选择人才,人才因为可实现价值被需要。当价值观念错位时,就需要流动;当需求客观存在,流动不可阻挡时,理性流动是不二选择。加快促成商业地产人才的有序配置,是房地产行业成功转型并实现浴火重生的紧迫需求。 

    
  那何为理性流动呢?给快一点理由,给慢一点情调。错落有致,大势如斯。


  一、引领商业地产界人才流动的星火之光


  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低洼就会流向哪里。商业地产界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决定人才流向的关键,人才流动的趋向性也工整地对应着目前商业地产发展的格局。


  就目前商业地产发展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大势有三:一是粗放型发展的模式下,野蛮生长态势不变,从一线向二、三、四线城市蔓延,迅速占领市场,短时间内人力资源需求强烈;二是转战商业地产的传统住宅地产开发商急需“商业地产超人”来重新诠释或放弃其对现金流、净利润、资金回收率的执着,为此不惜一掷千金;三是文化、商业、金融相关产业介入,和地产快速融合,必将不断促成产业链扩容及细分,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磨合升级。


  根据上海道生智行业研究中心搜集的数据分析,全国目前在建和拟建商业体(CBD、SHOPPING MALL,旅游地产、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社区商业、专业市场、奥特莱斯)项目2219个,仅商业体后期营运人才缺口都在2万人以上。项目团队在发展规划、项目管理、建筑设计、招商、营运、投资方面的岗位全线告急。在僧少粥多的情况下,设计、工程技术等岗位通过提升薪资实现了价值回归,招商营运人才因稀缺而备受青睐。围绕地产人才资源的争夺一开场就进入了肉搏战,在乱拳中掩映着套路身法。


  仔细玩味不难发现,和商业地产发展格局对应的人才流动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地域选择性流动。缘于二、三、四线城市布局的人才流动非常频繁,拒绝背井离乡的选择放弃,追寻创业轨迹的不断涌入。二是产业互补性流动。商业和房地产等行业向商业地产拓展业务过程中,不断有人才的需求,传统商业企业对项目开发的人才视若珍宝,传统房地产企业对商业运作人才求贤若渴。三是价值调整性流动。主要是人才对企业文化、自身发展空间及薪资福利报酬重新审视后做出的流动选择。


  二、牵拌商业地产人才理性流动的堰塞悬湖


  既然人才的理性流动必然带来资源整合后的超强动力,为什么人才的流动一直不被正视,原因何在?笔者认为对原有人、财、物资源控制的模式及观念,就是高悬于天并牵绊人才流动的堰塞湖。


  一是商业地产发展融资环境不理想,逼迫开发商围着“钱”打转。商业地产公司开发项目,仍然只能通过转移资产的变通方式完成信贷,虽然目前政策没有打压,却也无利好。况且商业地产是集中投入分散
产出,步步要花钱,还得长期培育、放水养鱼。天天操心温饱级别的问题,追求品质、文化,只能成为笑话和奢谈。


  二是多数开发商出身草莽、发迹市井,对人才流失无法自省,对重金猎聘的人才缺乏耐心,拜佛是假,拜金是真;对商业地产的理解停留在学术层面,对快速复制、成本控制情有独钟,梦想用拙劣的手法开发高端商业地产项目。和享受惯了人力成本低估红利的中国制造不可能在国际高端市场登堂入室的道理一样,商业地产不能跟文化匹配,不能实现贴身人文关怀,楼建得再高也只能是浮云。


  三是许多选择流动的人才不能淡定自若,在流动中找到自尊的同时,也再次迷失了自我,盲目膨胀,漫天要价,自造围城。就目前商业地产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挖掘渠道,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众多二线接班人被推到领军位置,拿着和其能力不对称的高薪,被猎头包围。藤没长好,瓜果却无比硕大,等待的只能是被摘除。在挫折中磨练意志,在鼓励中培植天质,在流动中恪守对职业价值的忠诚,对职场精英真是励志名言。

< 12 >